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慈善研究 >

公益意识觉醒需要过程

时间:2018-02-14 08:42来源:新浪公益 作者:崔子研
  

 

  国人公益意识缺失已饱受国人诟病,外国人骂国人公益意识问题倒是见的不多,或许是没报道或报道的太少。大体是批评者拿来一些欧美数据与我们相比较,好像更能说明问题,大添了“丑陋的中国人”色彩。其实公益意识的觉醒和形成,也是有一个国家、历史、经济、文化、教育等逻辑的。

  作为公共利益,一定是具有公共性的,而公共性的东西,一定是公共认同、公共完成。公共利益自古有之,那为什么公益一词在我国现代以后才兴起呢?这是公益概念形成的客观性、历史性决定的。

  原始社会人们共同打猎、共同分享,应该是公共性很强,但这是生存的基本需要,谈不上公共思想的形成;奴隶制时代,井田制中中间的一块地叫公田,要大家共种。但这个公田利益归君主所有,也谈不上什么公共利益;封建时代税赋也好,租庸调也好,一定程度上有公共利益体现。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不论军事、水利、航运都应该具有公共利益内涵。但首先体现的还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大多数贡献者并不是利益获得者,大多数人也不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认识动机而劳动,公共利益思想也难真正形成;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几次工业革命、社会形态变迁、经济全球化发展,为大力发展公共利益提供了需求和可能、前提和基础、实践和思考。

  这一过程,历经公共利益包含在其他主体利益中的隐蔽性,个体实际公共利益受益的间接性,小农社会公共信息的封闭性,公共利益的局部性,公共利益经济基础的薄弱性,发展到公益实践的探索性,公益意识养成的初级性,能力与愿望的共生性,个人与社会的同步性,中国与世界的互融性。这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有逻辑的过程,公益意识在过程之中,在社会发展之内。

  想要说的是,中国人公益意识觉醒,是不会超越历史的,不会超过能力的,不会凭空奋起的。只是要探讨我们的公益意识觉醒是否滞后于社会发展了,是否缺乏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了,是否需要顶层统筹谋划了,是否应该引起全体国民的重视和深度开展国民教育了。

  最不需要的就是一口咬定中国人缺乏公益意识,而没说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唤醒,更有效地促进。

  (崔子研)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管理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2009-06-10 16:06 最后登录:2022-11-02 07:1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