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慈善研究 >

慈善筹款流向何处?

时间:2011-10-24 07:52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只有巨大的丑闻,才是促进行业变革最大的动力

  接下来要谈的一个问题是“问题与反思”。

  中国的慈善机构既然都是官办的,只不过2011年中国官办慈善机构比较倒霉被曝光了而已,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动力提升效率,也没有动力公开透明,不这样做也有捐款,而且捐款节节攀升。

  另外一个是没有压力,没有竞争。

  另外,官办的就那么几家,国字号的更少。关键是没有大量的、民间自发的有活力的慈善机构跟官办机构竞争,所以他既没有动力,又没有压力,又没有竞争,不公开透明也可以获得捐款。

  终于,2011年由于“微博”时代到来,这些丑闻一个接一个曝光。只有破坏力巨大的慈善丑闻才是推动慈善变革的动力。人类就是人类,哪个国家都一样,一百年前的美国也是如此,发生一个巨大的丑闻,因为战争有好多伤亡,老百姓有好多捐款,人类都有怜悯之心,看到这种悲情就愿意捐款,美国的慈善机构也坑蒙拐骗,所以,这种丑闻曝光以后,结果老百姓对这些慈善机构都不信任,就逼着他加强监管,逼着他形成行业自律,逼着行业提升公信力,重新获得公众对他们的信任。所以,一般只有巨大的丑闻,才是最大的动力,促进这个行业变革。

  平时要没有这种丑闻的存在,政府没有动力去改革,挺好的,每年筹款都急剧上升,慈善机构更没有动力改革了,我就这个样子,捐款不也在不断上升吗?老百姓不也在不断捐钱吗?如果这个时候政府要推他改革,阻力也很大,为了维稳,一改革那么多人就要下岗,铁饭碗就没有了,所以,改革阻力很大,遇到丑闻的时候就让他改革反而容易一些。

  惊喜的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丑闻终于来临了。危机,有危险,也有机会,如果机会没抓好,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过去了,这次我们新闻媒体能够关注公益慈善长达三个月,不容易,从未有过,从6月份到9月份,现在基本上过去了。你们见过这么长时间的关注吗?媒体关注过这么长时间吗?没有吧,三个月的持续关注,真不容易。

  中国错失了慈善事业能够根本性的变革的好机会

  但是非常遗憾,非常非常遗憾,让我们很痛心,这个机会错过了,要等待下次这么大的丑闻不容易了。

  这三个多月过去了,你会看到基本上没有大的变革、变化。我就看到红会推出一个不太成熟的“信息”,还算做了一点事。然后民政部草拟了一个“捐赠信息披露办法草案”,草案颁布到现在也不了了之了。大家都在指望着用时间消磨人们的记忆,等大家的内心热情没了,今天到场的同学也不多,估计这个媒体事件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大家都指望着时间来消磨记忆。

  而且刚才我跟宗合也聊了一会,而且我也见到很多慈善机构的人很高兴,说“最近我们的募款急剧回升”,还没过几天捐款就回升了,也没做什么大的变革,捐款怎么就回去了呢?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有的机构还做大型的展览,向公众展示辉煌的成就,结果我忍不住也去看了,看的同学举手,看的结果怎么样?

  同学:我是中午去看的。

  邓国胜:我是第二天去看的,你去看的时候人多吗?

  同学:几乎没人。

  同学:我是第一天去看的,人比较多。

  邓国胜:我是第二天去看的,因为头天看媒体报道说在做“辉煌成就展”,我忍不住去看了一下,结果发现没人看。大家知道这个展览花了多少钱吗?展示的都是分钱时候的动作(照片),要么就是支票,在没有改革之前就开始展示。

  问题在哪里?这么好的一个契机我们没有抓住,我们错失了这样一个好的机会,本利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推动慈善事业能够真正有所变革,能够根本性的变革,大家都很关注公益慈善,我们一开始就说了,公益慈善对国家,对民族非常非常重要,不仅仅是救助弱势群体的事情,它还是弘扬美德的事情,可是这么好的契机错过了。

  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有几个原因:1、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对此负责,没有做出系统的回应。你不要把责任完全怪在民政部门,民政部门也无能为力,他也管不了,因为很多慈善公益机构都是各个部委,民政部门的权限非常有限,最多出台一个“信息披露指引,还是草案,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民政部以前出的“指引”多了,效力不大。这也体现了整个慈善事业体制上存在很多漏洞。2、说实话,中国的学者,包括在座的北大学者们,我们国家现在有一个最大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思想库,不能发出强有力的声音,我们学界师资储备也不够,学界没有拿出来,甚至也拿不出一套可操作的系统的解决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知识储备不够,我们也拿不出来,所以,不仅政府应对不足,我们学界在这个好机会上也没有拿出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区别。我们学界,当然也包括我在内,在媒体上东说一句,西说一句,很难系统的、根本的解决问题。

  我们这些学校,由于学者每天也很忙,不知道忙什么,要上课,要讲座,要接受记者采访,还得做课题,真正到关键时刻没有资助,这是整个系统不匹配,所以,如果要做系统的回应,还是需要很多学者共同去研究,去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不是靠一个人单枪匹马,那种想出来的办法我跟媒体也提过,但不是很多,因为没有进入很深入的研究,当然不是我一个人,很多学者也都这样。3、慈善机构本身存在很多问题,也没有形成更好的联盟会,能够让大家在一起反思、讨论,都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政。好不容易有一个非公基金会论坛,真正募款的基金会也没有联合性的机构,所以应该共同探讨,形成行业的自律自救,这种系统缺失。所以,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就这样错过了,非常遗憾,我们只能指望下一轮巨大丑闻再出现。

  中国应有更高层级政府部门,统筹中国慈善事业

  我们希望体制能变革,刚才说了政府回应不够,主要是没有一个能够超越各个部门之间的更高层级的政府部门来回应,所以,我们希望中国国务院下面有一个慈善事业发展委员会,能够统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因为现在慈善事业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所以,希望有一个统筹部门,对重大事件做出反应。另外,导致信任危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办政社不分,所以,体制上一定要变革,加强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一定要加强监管,不仅是政府监管,还有公众监管。

  另外一个是分类改革。对不同类别的机构改革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慈善会系统,它跟红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系统,跟基金会系统也不一样,慈善会不是基金会,慈善会系统是作为社会团体登记的,按照现有的社团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的管理条例,理论上慈善会接受募款、捐款都是违法行为,当然民政部出台了一个内部文件,慈善会参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是上位法,所以对不同系统改革路径肯定不一样。

  另外一个,基于中国的国情,改革不能太快,要渐进推进(突破)。

  另外,官办慈善机构之所以没有变革,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动力和压力,所以,希望我们国家能够诞生大量的民间类似于一基金(有活力的)民间的公益慈善机构成长出来,要有一大批,足以能够与现有官办机构有竞争。所以,期待“慈善法”能够尽快出台。

  最后一点,加强政府部门对慈善机构的监管。我们刚才说了,慈善会系统、红会系统和现有的官办基金会监管是不力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这些机构的监管力度。当然,不能完全指望由政府来监管,我们政府部门形同虚设,给这些慈善基金评级(5A、4A、3A),我前些日子参加了中华慈善论坛,有一个学者说这是“慈善的拂晓”,各个都被民政部评为5A,所以,不能完全由政府来监管,不仅要政府监管,政府要监督到位,而且还得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管,包括网络、媒体,包括在座的诸位,都要积极参与监管,否则仅仅靠政府监管肯定是不够的。不仅要发挥社会力量监管,而且要推动慈善机构行业的自律行为,提高行业自律,另外,慈善机构本身要完善内部的治理结构,毕竟信息是不对称的,说实话,慈善机构公布的信息你信吗?今天的《新京报》刊登,某家慈善机构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年检报告,但是还是受到了公众的质疑,别说你看不懂,连我都看不懂。公众质疑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公布的审计表,不要说中国的审计公司,就说美国的安然都曾经出过问题,所以,披露只是第一步,但绝对是不够的。而且如果他没有一个完善的治理结构,信息的披露可信度是很低的,因为信息是不对称的。我告诉你,我经常做评估,有时候你看到的不好,什么情况下能获得最真实的信息呢?就是当地部门来告状的时候,特别是财务总监来告状的时候,那才能拿到一手资料,只有那个时候我才底气比较足,才敢说话,一般仅仅靠看财务报表,根本看不到真实数据。各位都坐过火车吧?见过卖发票的吗?很容易(造假的),审计如果不做延伸审计是做不出来的,我是经常看这些东西的。所以,要政府监管,动员社会力量监管,还得让他完善治理结构。另外是加强理事会对秘书长的监管,只有这样,才会使慈善事业逐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邓国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管理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2009-06-10 16:06 最后登录:2022-11-02 07:1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