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晚宴让中国的富豪们无比纠结,有人低调婉拒推辞,有人高调裸捐,但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
捐,还是不捐,刚刚富起来的中国企业家们还没来得及想好答案。
同样是慈善晚宴,欧美同学会商会已连续举办9年,参会人数超过千人,创下京城海归聚会的记录。本月12日,欧美同学会商会将和百年职校共同举办年度爱心慈善晚宴,筹得善款用于贫困农民工子女教育。
为此本报专访欧美同学会商会副会长魏雪。作为普乐普公关公司总裁,多年来魏雪一直参与欧美同学会商会的慈善活动,她与身为TCL董事长的老公李东生二人,累计捐款超过4000万,某网站评选中国公益慈善美女大PK,魏雪据榜首。
在国贸三期大饭店,记者见到了这位《大宅门》中“白家老号”的后人。魏雪表示,按照自己的规划,很快将辞去在公司的任职,专心做慈善,照顾家庭。
裸捐不是个好主意
《21世纪》:你在欧美同学会商会组织、参与慈善这么多年,觉得中国企业家群体对待慈善事业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魏雪:早些年大家都在埋头苦干,积累财富的过程当中可能没有多余的心力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一批过了而立之年的企业家,经营着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比较优秀的企业,他们现在开始有精力、财力,在自己成功之后,回馈社会。尤其过去四五年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21世纪》:巴菲特来中国搞慈善晚宴,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这背后既有巴菲特的名人效应,也有公众对国内企业家慈善行为的期盼,中国企业家对此低调响应的原因是什么?
魏雪:企业家以慈善的方式回馈社会是毋庸置疑的,我相信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家也是认同的,但是巴菲特的慈善模式非常值得探讨。
一个国家在发展的不同时点,做慈善大方向没有问题,但具体采取何种方式去做慈善,每个群体是不一样的。目前中国企业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更多的是考虑我们的企业怎么能够更强大,做成国际化的企业,这个是我们更应该考虑的问题。
中国的企业家真的都要裸捐吗?企业家首要的任务是把自己的企业做好,这样解决了更多的就业问题,大企业带动上、下游的小企业,给股东带来回报,给员工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一个优秀的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些问题。与此同时,他应该有一部分精力和财力去做更具体的慈善项目。
重构慈善传统
《21世纪》:西方人的宗教信仰认为,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困难,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信仰的支撑较少,中国企业家做慈善的想法来源于哪?
魏雪:中国做慈善是有传统的,“文革”之后一些好的传统被丢弃了,现在是优秀文化再造的一个过程,包括慈善、博爱的文化。
中国人富了,但是财富没有为我们带来尊重,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钱应该怎样去花,炫富只会让人家看成是暴发户。
《21世纪》:国内企业家选用最多的慈善方式是两种,一种是一次性捐款,另外一种是通过基金会,但国内的基金会不像国外的基金可以去盈利、造血,你如何看待这两种捐助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状态?
魏雪:如何能够形成一种大家都乐于做慈善的公益社会,需要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是国家的政策,国外做慈善是有税收方面支持的,而我国目前只有五六个组织捐的善款是有免税的。另外中国的整体社会环境有一种很强的仇富心理,导致很多企业家不愿意捐款,一捐款出来就会引起大家的关注。种种社会局限性,以及体制的不支撑,都对企业家做慈善造成了障碍。
以做基金来讲,目前在国内申请成立慈善基金是非常困难的,包括像李连杰的壹基金,我们关注的项目不一样,但是我们的基金形式是完全一样的,运作模式是完全一样的,这种个人的基金,想给它一个合法的身份也是非常难的。
《21世纪》:有企业家捐出大部分身家搞基金,当时有很多人质疑他是在避税,如何解决慈善道德的左右摇摆?
魏雪:做慈善的企业家要尽可能的做到透明,通过第三方监管机构,公证每一笔收上来的款项,公布每一笔款项的去向,由财务机构来管控每一笔支出。
从社会这个角度我认为不能太苛求,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它需要一个过程。不要说企业家捐钱是作秀,如果这个钱捐给了教育,捐给了需要的人,就是好事,不要管他的初衷,这个作秀总比去赌场、夜总会好。(耿雁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