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桂建明吹起口琴,老伴就知道,老桂又有心事了。 58岁的桂建明是嘉定区安亭镇横河孟泾村村民,1978年退伍回家后,他利用当兵时学到的理发技能义务为村民理发上万次,三十多年来从未间断。 随着动迁,老桂搬进了小区,居住环境变了,熟人社会也没了。过去坐在田头为乡邻理发,总能得到别人的感激。如今老桂还想坚持服务,可为不认识的路人义务理发后,有时对方不仅没有致谢,临走还要嘲几声“寿头”。 老桂郁闷了。 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待在自家客厅吹口琴。客厅里有一只展示柜,里面依次摆放着毛选、邓选、老桂的入伍证、参军照,还有一大摞讲述雷锋、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连环画。他一边吹着《学习雷锋好榜样》,一边对着满满一柜子书籍证件,暗地里给自己打气:“要坚持啊!” 难过归难过,到了第二天早上,别人来向老桂求助时,他又精神抖擞地出门了。 80多岁的戚老伯罹患严重的皮肤病,浑身气味难闻,因为没人愿意上门,已近一年没理发。戚家女儿听闻老桂的名声,特意赶来,希望桂建明能帮上忙。赶到对方家里,只见戚老伯把帽子一脱,满满的皮肤碎屑像绿豆粉一样纷扬掉下。看着老人恳切的眼神,老桂马上趋身扶起老伯,电推子慢慢推过头皮,为老人理了个清清爽爽的发型。 回到社区,老友们听说他刚刚为戚老伯理了发,纷纷掩面,要他“拍干净衣服再来”。老桂老老实实回家换洗了衣服。可是一边洗衣服,他一边又动了心思:“社区和原先的村庄不一样,许多孤寡老弱分别居住在不同地方,我何不上门服务?” 就这样,老桂制作了一本笔记本。将散居社区各处需要帮助的老人、病人、残疾人的联系方式一一记下。只要别人有需求,不管是理发,还是修水表、通水管,只要一个电话来,他总是随叫随到。一次在安亭医院,桂建明为一位弥留之际的病人理发后,四位同室病友也请求他理发。老桂毫不忌讳,一一允诺。 累一点苦一点,不会使老桂难过。但是别人说他傻,会让他难过很久。“帮助别人,怎会是傻呢?” 记者问老桂:“你义务为人理发那么多年,有没有人表示‘我也要向你学习’?” 老桂说:“很多人都会说。但是更多人只是说说而已,回家去照样一动不动。” 也有受惠的家庭送来大红锦旗。老桂挑选了两幅,挂在自家的电视墙上。一幅写着“为民解忧,助人为乐”,一幅写着“爱心化作及时雨,为民解忧美名传”。他在自家开办了“桂建明家庭图书馆”,将自己珍藏的800多册连环画向社区里的中小学生开放借阅。“这样孩子们一进门就能看见锦旗,就会问我,我就能告诉他们帮助别人是多么光荣的事。” 老桂所在的春盛苑社区正在筹划建立“桂建明志愿服务工作室”,以吸引社区志愿者和更多年轻人加入,接过桂建明的班。 老桂听说这个消息,又开始吹口琴了。这回,是因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