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1日,在莒南县文疃镇甲子山医院里。
身患绝症的滕金荣,躺在病床上时不时地抽动着身体,眼泪从他清瘦蜡黄的脸颊上流了下来。此刻,他心里想的并不是自己患的绝症,也不是担心已经债台高筑和风雨飘摇的家庭,而是担心和自己一样躺在家里脑瘫了24年的儿子,今后该怎么办。
这次住院,就连滕金荣自己都记不清是第几次住院了,日渐加重的病情早已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并且把整个家庭向贫困的深渊里越拖越深。他明白自己的病情,好几次有放弃治疗的念头,可他一想到从一出生就躺在床上,至今已经24年的脑瘫儿子,滕金荣就坚挺着,在疾病折磨和贫困中度过一天又一天。
再伟大的父爱,也有搁浅的那天
——莒南一位绝症农民照顾脑瘫儿子24年的故事
噩运:
出生不久的儿子患病
滕金荣家住莒南县文疃镇石城村。这是只有一条路通往外界的山村。
1987年2月8日,对滕金荣一家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儿子滕云男降生,亲朋好友道贺祝愿,滕金荣看着可爱的儿子,流露出的是满脸的幸福。
但这样的幸福滕金荣只享受了几个月。在以后漫长的24年里,伴随着他的是痛苦、贫困、无助、无奈和自身受到病魔折磨的日子。
1987年的10月份,仅有8个月大的滕云男突然哭个不停并伴有高烧,在农村经过1个星期的治疗,症状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又出现了浑身抽搐的症状,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当时医疗条件还不发达,未检查出孩子患有脑萎缩。在农村,像这种情况老人一般都说是一种‘风气’,不碍事,再加上家里没有钱,只好在家盼着能好起来。”滕金荣说,“谁知道盼来的却是一次比一次加重的病情。”
作为一个男人,从那时起,滕金荣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助与无奈,那一年他才35岁。
守护:
将生活的全部给了患病的儿子
滕云男和父亲住在一张床上。这24年来,滕金荣的所有生活重点都是围绕着他内心深处最疼爱的,但如今仍如婴儿般需要人照顾的儿子。
他一口一口地喂着儿子,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从儿子嘴角流出的饭汁,像对待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滕金荣每天重复的,就是给儿子三餐喂饭。“这么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下个鸡蛋他先给儿子吃,自己舍不得吃,真是不易呀!”滕金荣的一位邻居摇了摇头说。
滕云男经常发病。发起病来头就直往墙上撞。每一次,滕金荣就把儿子的头抱在怀里,让儿子撞自己的胸口,以减轻儿子发病时的痛苦。就是在这么细心的照顾下,还是有很多次在滕金荣不注意或者下地干活的时候,滕云男用头撞墙,以至于把床边的墙撞出了好几个洞,滕云男的头上也因此留下了好几处伤疤。
在滕云男两三岁以后,就有亲戚庄邻不断跟滕金荣说,把孩子扔了吧,以后是个累赘,不如再要个孩子,这样你以后的日子就没有负担。可滕金荣从来就没有同意过。滕金荣说,“谁养的孩子谁疼呀!我确实不忍心,舍不得。”
在滕金荣沧桑的脸上、深密的皱纹里不难看出生活重担带来的压力和疾病给他带来的折磨。记者问:“你哭过吗?”“24年都这样,习惯了,刚开始的时候对一个男人来说太难了,我哭过,但现在不哭了。”滕金荣说。
滕金荣告诉记者这段话的时候,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平淡。他觉得,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应尽的义务,是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渲染的。“我相信,任何一位父亲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么做的。”滕金荣说。
坚挺:
自己身患绝症对儿子不离不弃
生活就是这样的无奈,命运就是这样的爱捉弄人。2003年的下半年,一向身体健康的滕金荣经常感到一阵阵的胸闷,在当地几家医院里检查了几次也没查出是什么病。“由于收入微薄、家庭困难,这件事就搁下了。”滕金荣说。
这一搁就是2年。
到了2005年下半年,滕金荣的病情逐渐加重,呼吸也越来越困难。“当时憋得实在受不了,我就来到了临沂市人民医院做了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目前还治不了的扩张性心肌病和双肺间质性病变这两种病。” 滕金荣告诉记者,这几年治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亲戚也出了4万多元,光在临沂的医院就住了三次院。“住不起第4次了。”由于没有钱,滕金荣这次又选择了乡镇医院。“这里花钱少呀!”
滕金荣的主治医生告诉记者,“现在滕金荣的病情一年比一年加重,而且住院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医疗费越来越多,一般的家庭是承担不起的。”
滕金荣告诉记者说,他自己都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因为每一次住院医生都告诉他这种病随时都有猝死的危险,现在连走路都成了最奢望的事情。因为他一走路就喘不开气,胸闷得厉害。
他更不知道下次住院的医疗费该如何筹集。为了省钱,他在医院里把从家里带来的10斤煎饼吃到发霉,菜是一瓶又一瓶的咸菜。
在这种情况下,亲戚、邻居们都劝他把滕云男扔了吧,你自己都顾不了自己了,还照顾一个智力比不上1岁婴儿的脑瘫儿子。滕金荣每次听了,都坚定地摇头。他告诉记者,这种坚定从24年前就开始了,而且从来没有动摇过,包括现在自己丧失了劳动能力、常年躺在床上。
滕金荣还告诉记者,他每次住院的时候,儿子滕云男在家里总是不高兴,也不吃饭,好像知道他有病住院似的。当他回到家里,儿子就异常兴奋,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好像在诉说着什么。
梦想:
好想听儿子叫声爸爸
滕云男躺在家里破旧的床上,双手蜷缩着,由于常年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破旧的被褥上散发着浓重的异味。腿部肌肉已经严重萎缩,智力如1岁大的婴儿,虽然无法站立,但眼睛里仍闪着光亮。滕云男24岁了,他本应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可躺在床上的他,现在体重只有60斤。记者在滕金荣家看到,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是滕金荣全家惟一的家用电器,也是全家最值钱的物品。滕云男就躺在离电视机不到3米的炕上,呆呆地看着屋顶,没有任何反应。
虽然医生告诉滕金荣,滕云男多年患病,很难治愈。但滕金荣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放弃,我就养着他,24年了,好想听他叫声爸爸。”说到这里,滕金荣没控制住储藏了24年的情绪,泪水汹涌而出。
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基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记者手记:
无私的父爱
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都被滕金荣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爱深深感动着。岁月在人生年轮的厚积中逝去,亲情在生命中愈发显示出它的难能可贵和感人温暖,那如天的父爱将永远驻足在你我的心中。
24年如一日地照顾残疾的儿子,不离不弃,这其中的艰辛,何止一句“不容易”所能表达。在这24年里,滕金荣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精神的折磨,他都咬着牙挺过来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父爱的伟大。
滕金荣用他竭尽所能的爱,给了儿子滕云男极大的幸福和温暖,使他得到了人世间至深至醇的亲情,虽然这些滕云男并不知道,但记者相信,他一定能感受到。
滕金荣很忧伤。他忧伤的,不是自己得了绝症,是在某一天他突然离去之后,儿子怎么办?这个家庭怎么办?他始终不敢想象,没有他的照顾,儿子的生活怎么继续,这个家庭怎么继续。
这是一种充满悲凉意味的父爱。
祝他们父子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