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慈母情
时间:2009-06-17 17:05来源: 作者:
|
悠悠慈母情
母亲跨进了人生旅程的第70个春秋,但她的眼睛还是那么炯炯有神,她的双手还是那么温暖灵巧,她的话语还是那样悦耳动听。母亲孝敬祖父祖母,疼爱丈夫子女,善待邻里乡亲,尊老敬贤,克勤克俭,体现了她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 母亲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无忧无虑的学校中度过的。那时外祖父是一个县的书法协会主席,应酬颇多,经常去大专院校授课,母亲一直跟随左右,见了不少世面。母亲随后上小学、读初中、念高中,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正当她满怀信心准备继续深造时,外祖父倏忽间变成了“右派”,被开除公职、下放劳动。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擅变及世态炎凉,母亲没有悲伤,没有失望,较快地适应环境且应付自如。 20 多岁时,母亲嫁给了父亲。从此,她用勤劳的双手,擎起了家庭半边天,她用慈母般的爱心,滋润着子女干涸的心田;她用青少年时的理想追求扬起子女们奋发向上的风帆。 在我的记忆深处,奶奶姚继英对我这个长孙是千般宠爱,万般呵护,只可惜我未能有一丝一毫之回报,母亲对奶奶的感情犹如亲生,象孝顺自己的母亲一样百般孝敬。记事时奶奶已有70 高龄,衣着朴素干净,缠着小脚,非常爱子女,爱亲邻,与人为善,可每临冬季,总要生一场病。里里外外照料奶奶的任务自然落在母亲身上,有好吃的先让奶奶吃,年年要给奶奶添新衣新裤,每逢奶奶生病,母亲都是及时送到医院,端尿倒屎,疼爱倍至。“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奶奶没有走过前一关就磕然长逝,母亲难过了无数个日夜,叩问上苍为何如此不公,让好人“走”的这样早,其后,每逢清明节,母亲总要到奶奶坟上大哭一场,其情其景使我对母亲的爱顿然升腾。 母亲爱子女的方式与众不同,唯一的希望就是子女成才。物质上贫乏,精神上富足是我们兄妹四人儿时的最深感受,母亲脑子里的唐诗宋词、名人轶事、童话儿歌一串串,早晨起床前讲一段,中午吃饭后说一段,晚上睡觉时来一段。“小宝宝快快长,价高高体胖胖,为国家为人民,要做个好儿郎”,这首母亲自编自教的“儿歌”是我们兄妹4 人陆续学会的第一个完整的句子;“水泪敛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百余首唐诗宋词是母亲在学龄前一首一首、不厌其烦传授给我们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人鱼公主”、“青蛙王子”这些安徒生、格林的童话,“头悬梁、锥刺股”,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栩栩如生的故事更是母亲教育启迪我们的教科书,一段一段积累,积少成多,我们很快都成了“故事大王”,好令伙伴们羡慕。到了上学的年龄,妈妈比任何时候都大方:给我做一身绿衣裤,买一双白球鞋,书包、帽子、袜子也全是新的,但我仍不满足,缠着要新的衬衣衬裤,不答应就在地上打滚,爷爷奶奶见状怎样劝也不起来,这时妈妈找个尺子,在我的手心上狠狠地打了三下,哭声止了,我乖乖地爬起来,一下子扑在奶奶怀抱里默不作声。晚上,妈妈让爸爸用尺子打她的手心,说试试疼不疼,爸爸没有同意,妈妈竟拿起尺子连抽自己40下,直抽打得手心红肿,大汗淋漓方肯罢休。接着大妹、二弟、小弟陆续上学了,享受着全新的“待遇”,当然也有我争取的“衬衣、衬裤”。可谁知道,这是妈妈平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挤出的一丁点钱买的啊,而妈妈却从没有穿过一件象样的新衣。母爱是春风、是阳光,母爱是妩媚温和、清澈见底的河流。我想到了朱德元帅撰写的《 我的母亲》 ,想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母亲的怀念,猛然发现伟人母亲与凡人母亲有着永恒的相同点:勤 劳、善良、热心、真诚的面对生活。只有理解了博大的母爱,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把祖国喻作母亲,把黄河喻作母亲河,从母亲那里,我们得到了亲情的抚慰,受到了人格的感召,增强了生活的信心。 岁月的沧桑染白了母亲的秀发,悠悠的慈母情怀更铸造了我们兄妹4 人谦逊礼让、正气凛然的优良品性,振作了子女们奋发图强、建功立业的奉献精神。小弟专科院校毕业没几年,很快成为一家公司的业务骨干;大弟书法绘画出名后,不少企事业单位争相聘请;妹妹因工作需要几次调动单位,每次都受到干部职工们的交口称赞;我在营连职的带兵岗位上,先后多次立功受奖,看到儿女们个个有出息,母亲感到欣慰,并告诫我们要谦虚谨慎,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母亲的话语如同命令,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行动中。谁家有了困难,弟弟妹妹都要伸出温暖的手;谁家有了矛盾,弟弟妹妹总是当“和事佬”;逢年过节家里都要买20 余张大红纸,两位弟弟挨门逐户上门为邻里写春联,不收费、不抽烟、不吃饭。我每次探家,总要准备五、六个彩卷,义务为乡邻们拍照,对附近几位军人父母更是特殊照顾,洗印后及时寄给保家卫国的战士,让他们少一份牵挂,多一份放心。
| |
|
|
|
|
|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