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是老区经济发展之需
2000年4月,临沂大学的前身——临沂师范学院诞生。这是沂蒙老区的第一所本科院校。作为沂蒙高等教育的“龙头”,临沂师范学院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注定要担负起为沂蒙老区培养和塑造高层次人才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临沂师范学院认为,造成临沂经济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高层次人才的匮乏。而造成临沂高层次人才匮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多年来临沂市高考录取分数线居全省17个地市前三,但大量沂蒙子弟却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二是大量优秀人才外流,2000年临沂生源本科毕业生就业回头率竟然不到10%;三是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力较弱,80%的本科及以上人才从事中等教育职业,缺乏高层次创新研究人才。
在此背景下,筹建一所综合性大学已成为临沂区域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大学是人才、信息、科技、文化等城市文明的载体和象征,是提升区域社会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的动力源。建设临沂综合性大学,是优化全市教育资源配置的需要,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更是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着千万人口的临沂要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所综合性大学,自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草根式”人才。临沂有普通高校2所(2000年),成人高校1所,各类中等专业学校80余所,建立临沂大学,还可实现学校间资源的互补与共享,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临沂大学新校区建设又好又快
2001年3月,临沂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形成决议:“以临沂师范学院为基础筹建临沂综合性大学”。此项决议,开辟了全国各地以立法形式确定建设地方大学的先河。从此,临沂高等教育开创了大发展的新纪元。
临沂综合性大学建设牵动着临沂三届市委、四任市长的心。时任临沂市市长的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玉妹,是最早勾画临沂大学宏伟蓝图的领导者。时任临沂市市长的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说:“建设临沂大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时任临沂市市长的市委书记连承敏说:“一定把临沂大学这一额头工程建设好!”现任临沂市市长张少军说:“建设临沂大学,功在当代,惠及子孙,一定要全力以赴。”
如何建设好临沂大学,也是历任市委、市政府领导关切和关注的问题。在深入研讨与实践中,临沂大学借鉴美国州立大学建设模式,将美国的“莫里尔法案”引入中国,总结出了中国现代大学建设的创新模式,即“政府主持,学校管理,优化资源,市场运作”。临沂市政府负责大学基础设施建设;学校负责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师资力量等软硬件设施建设。至此,启动临沂大学建设的时机和条件已完全成熟。
2001年6月6日,“临沂大学筹建委员会”正式成立;2002年6月,临沂大学校址选定;2003年9月,临沂大学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2003年10月18日,临沂大学新校区开工奠基仪式隆重举行;2004年12月6日,临沂大学新校区迎来了第一批入住的学生。
目前,临沂大学已投资27亿元,完成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入住学生2.4万人,是全国高校单体面积最大的校园。其中,图书馆、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实验中心是全国高校建筑面积最大的专业教学设施。如今,临沂大学已经成为临沂市引人瞩目的人文景观和国内外闻名的区域高等教育圣地,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