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云顶村云顶小学的300名孩子,收到了一份温暖的新年礼物——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300件崭新的羽绒服送到了他们手上。
本版1月6日刊发《被冰雪围困的云顶村》一文,报道了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云顶村受到严重的冰雪凝冻灾害影响,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儿童靠着一两件单衣御寒过冬的情况。
看到报道后,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迅速启动应急方案,将这批孩子全部纳入贵州省青基会“希望工程·温暖寒冬行动”的救助范围,并及时联系美国Tiptoe Foundation基金会,为云顶村的孩子筹集到300件总价值3.6万元的新羽绒服。
在克服了服装厂员工放假、物流交通受阻、云顶村冰冻封路等困难后,1月30日,300件新羽绒服终于运到云顶村云顶小学。
1月30日一早,中国青年报记者随贵州省青基会一行,从贵阳市出发,赶往云顶村。由于1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贵州省的部分地区再次遭遇冻雨影响,许多路段再次结冰,原计划两个小时的70公里车程,最终用了3个多小时,一路上看到至少6起因为路滑造成的车辆侧翻、追尾等交通事故。
1月30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云顶小学,几十名家住学校附近的孩子,已经等候在升旗台前的小操场上,男孩子大多三五一群,凑在一起玩冰,女孩子大多站在教室旁,看着操场中间打闹的同学,不停地笑着。
“冷不冷?穿了几件衣服?”记者问。
“我穿了5件。”二年级(1)班的学生蓬兴武边说边向记者做鬼脸,脑门上的“乐羊羊”贴纸也扭成一团。
翻开蓬兴武的衣角,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里面的四件衣服有两件是夏天穿的T恤,两件薄薄的毛线衣只能勉强遮住肚脐,最外面的是一件薄外套,拉链也不是很好用了,敞着怀,下半身只有一条肥大的校服裤子,脚上穿着一双胶鞋。
云顶小学校长蓬辉告诉记者,1月上旬,学校收到了广东的志愿者捐来的一批旧毛线衣,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分到1件,一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能分到两件。
“我这件就是学校发的。”蓬兴武指着自己身上一件深色的毛线衣说。穿上新羽绒服,蓬兴武显得特别高兴,一直翻弄着领子,嘴里嘟囔着“啷个弄诶(意思是该怎么弄呢——记者注)”。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村里有羽绒服的孩子,父母大都在外打工,在发放现场,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第一次穿羽绒服。
云顶小学的羽绒服发放活动结束后,蓬辉领着记者和贵州省青基会秘书长杨震,顺着结冰的小道,走到特殊贫困学生李动贵家。
李动贵上五年级,父亲已经去世,母亲是聋哑人,身体不好,家里没有经济收入,靠吃低保过日子。李动贵不喜欢说话、不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每天都会盯着地板默默发呆。
走进李动贵家,记者被一阵浓浓的烟味呛得咳嗽,李动贵正在和妈妈一起煮饭,炉灶是在屋里地上挖的一个坑,坑里几根柴火正在燃烧,冒出浓浓的烟。屋里没有灯,伴着窗外的光亮,李动贵和妈妈不断搅和着锅里的大米。
李动贵站起身,走到门前,翻开衣角,记者看到他薄薄的外套里面空空如也。他一直不敢看大家的眼睛,死死盯着地面。
杨震把一件黑色的羽绒服穿在李动贵身上,妈妈手里拿着铲子,弯着腰走出来,一直瞪着大眼睛,“啊啊”地说着什么。李动贵说,这是自己第一次穿羽绒服。
看着他家贫困的样子,杨震从身上掏出了500元钱,递给李动贵的妈妈。接过钱,小心翼翼地放进腰间的小包里,李动贵的妈妈继续“啊啊”地说着。
蓬辉介绍说,像李动贵这样的特别贫困的学生,学校一共有3名,另外两名是五年级(1)班的杨贵珍和五年级(3)班的蓬兴发。杨震决定,贵州省青基会为3名特别贫困的学生提供帮扶,并简化手续,在现场将3名学生的1500元助学款交到蓬辉手中。
“对于云顶村的孩子来说,300件羽绒服是一份温暖的新年礼物,3个特别贫困学生的1500元助学款,又是一份沉甸甸的希望。”蓬辉说,在这个已经被冰雪围困了28天的村子里,给学生的每一份爱心都是一缕阳光。
杨震表示,当城里的孩子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取暖器带来的温暖时,大山深处的孩子值得每一个人牵挂。他呼吁,为了让山区的孩子能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安心学习,社会各界应更多地参与“希望工程·温暖寒冬行动”,为青少年奉献爱心,给山区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