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没了,但我感到光荣,党和政府没有白培养他,我为他骄傲,他死得值得。”李学国的父亲强忍住悲伤,铿锵地说。
连日来的悲痛情绪使李学国的妻子憔悴不堪,她没想到今天会有这么多群众前来送别丈夫:“本来想办个简单的告别仪式,只有自己的亲戚,没想到这么多人来,我们感谢网站对这个事件的报道,也感谢这些特地赶来送李学国的朋友们。”
“你哭啊,你别憋着,哭啊……”由于过度悲伤,李学国的儿子脸憋得通红,但就是忍住不哭,妈妈和姑姑使劲晃着他的胳膊,生怕他出意外。自从李学国出事后,他一直不说话,亲戚们对此很担心,怕他这么强迫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会出事。当看到父亲的遗体时,他痛哭失声,这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哥!你醒醒啊,你快回来啊!哥!”在汤河老家,李学国的妹妹站在灵车外向车内的骨灰顿足哭喊,她不愿相信哥哥已经不在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呼唤着。
战友送行:他的英雄事迹是他真实人生的体现
“我们的好战友,好兄弟,他的英雄事迹是他真实人生的体现,我们为他骄傲,为他自豪,愿他一路走好!”李学国生前的近百名战友一大早就守候在殡仪馆。
“这是我们见李学国的最后一面,大家一起送送他,他在天之灵也会感到安慰的。”30多岁的贺俊勤红着眼眶,李学国当兵时的大事小事也被战友们一再提起。“我们班长在部队时年年被评为优秀士兵,他为人实诚、乐于助人,在战友中人缘特别好……”
战友张洪坤特地从沈阳赶回来送兄弟一程。张洪坤和李学国当兵时同属一个旅。6月2号,远在沈阳做工程的张洪坤得知李学国的事情后,连夜开车赶回临沂:“他是我的战友、好兄弟,我要来送他一程。”
在遗体告别的最后,一名男子站在李学国的遗体前嚎啕大哭,久久不愿离去。原来,这名男子名叫代升华,当年和李学国一起参的军,又坐了同一列火车赶赴部队。这么多年,是老乡又是战友的关系,使他和李学国的感情一直非常好。为了送好友最后一程,代升华在自己的车上贴着“沉痛哀悼亲密战友李学国”几个大字,可以看出他对好友是多么的不舍。
另外,远在非洲尼日利亚做生意的战友和当时李学国当兵的部队也向李学国亲属发来唁电。
“沉痛迎接救人英雄李学国回家”,乡亲们拉起横幅迎接英雄的归来。
乡亲送行:沉痛迎接救人英雄李学国回家”
在李学国的老家汤河镇,许多乡亲闻听李学国的事迹后,主动戴上白花加入到迎接李学国骨灰回家的队伍中。
沿途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几位乡亲的搀扶下,望着李学国的灵车顿足痛哭:“我难受啊,太可惜了啊……”还有许多穿着整齐的人们站在马路旁默默地注视着英雄的灵车。
在前东庄村,李学国家的巷口,乡亲们竖起印有“沉痛迎接救人英雄李学国回家”的横幅,并摆起花圈迎接李学国回家。
“听说学国骨灰回家,我们早早地就在这等着。学国从小就很懂事,办事也很实诚。出事的当天我们村就有人赶去了城里,没想到还是……我们听说后都很难过,今天特地赶来送他一程。”和李学国同村的李振福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感慨道。
从市殡仪馆到汤河镇前东庄村,闪烁的车灯、不舍的眼神、低沉的哀乐、哭泣的人群……千双泪眼共同注视着英雄的归来。夕阳洒在英雄回家的路上,诉说着对英雄的不舍,祭奠的人群渐渐散去,可是人们忘不了英雄乐于助人的身影、关键时刻的纵身一跃,还有那永驻人间的笑容……
( 何金洧 张娜 尤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