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冷血护工”的电视报道引起网友的大量跟帖,介绍的是郑州市淮河路与西环道李江沟村畅乐园老年公寓里发生的事。事情的原因是:一个“冷血护工”郑焕明凌晨三四点叫醒被护理老人,进行辱骂、虐待,甚至捆绑强迫老人喝尿。
本报昨日A15版
○廖保平
在一个现代文明社会,人老了病了,都得有人管。这个“管”,除了有能力的子女的赡养义务之外,政府公共部门的保障功能,也是责无旁贷的。“养儿防老”模式正成为过去时,而置于全国视野下,银发浪潮席卷之下,中国正遭遇“未富先老”的尴尬。人人都将老去,老无所依的凄怆悲凉,想想都让人喟叹。在此背景下,“冷血护工”其实可看作“老无所依”养老困局的一个畸形映射。这其间的悲苦苍凉,让人不忍咀嚼。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与西方国家经济发达之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不同,我国面临很多棘手问题:“未富先老”,国家投入养老的财力有限;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在缩小;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速。这样,年轻人照顾老年人的精力时间有限,社会投入又不足,养老问题十分突出。
人老了一个重要的风险就是失能失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大量的看护力量。相当比例的人口在一生中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都是在失能的状态下生活,对看护的要求更多更高。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老人长期的生活失能状态,会严重透支子女的看护能力和耐心,更不要说在养老院里遇到“冷血护工”,其境遇可想而知。
这就涉及到一个长期照护问题,即在持续的一段时期内给丧失活动能力的人提供的一系列健康护理、个人照料和社会服务,并将长期照护纳入专业化轨道,作为社会卫生和福利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养老服务不只是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还能进行一般的急诊或康复治疗,绝对不是把人放在养老院,然后就吃喝拉撒等死。
目前,我们社会保障资金大概只占百分之十几,可提升空间还很大。而只有整个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不同子领域配套的制度联动跟进,才能构筑更加丰满的、覆盖面更广的社保堡垒。届时,人老了或病了,才不会过分忧虑,不用时刻担心遇上一个“畅乐园”的“冷血护工”,让我们生活在老有所养的社会福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