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一句话儿子挺身而出
8月15日下午,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在舟曲抢险救灾的可敬可爱的人民子弟兵,包括正在成长的青年志愿者们,鲁星恺和妈妈感动地留下了热泪。妈妈对正在休暑假的他说:“孩子,你也去做志愿者吧,帮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伤痛,重建新家园。”妈妈原本一句无心的话,没想到得到了鲁星恺的热烈响应:“好啊好啊,我是共青团员,在灾难面前就要挺身而出!”
母子俩当即拨打114,查找到团甘南藏族自治州委的电话,征得了当地团委同意后,母子俩又一路小跑着到了临沂火车站,买下了最近一班直达兰州的火车票。这时,妈妈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儿子是家中的独子,一直衣食无忧,从小没有吃过什么苦。她劝儿子说:“恺恺,支援灾区的形式有很多种,咱们不一定亲自到灾区去的。”鲁星恺反过来宽慰妈妈:“我这么年轻,有的是力气,不怕。”妈妈拗不过鲁星恺,帮他收拾了随身物品。
临沂到舟曲走了78个小时
这绝对是这个20岁的大男孩有生以来最最艰难的一次行程。“开始我以为到舟曲不会太远,没想到这段路走了78个小时。”
顺利到达兰州后,鲁星恺直奔兰州汽车站,一打听才知道舟曲汽车站被泥石流淹没,兰州至舟曲的车次早被取消了。他只好乘车辗转来到合作县,没想到合作至舟曲路线因为道路塌方的缘故,临时被取消了。鲁星恺只好辗转到了岷县,再从岷县到宕昌,再到两河口。雨一直下,道路湿滑难走,车子小心翼翼行走在泥泞弯曲的山路上。连日阴雨天,道路两旁的大山被雨水浸泡过后土质松软时有塌方,遇到这种情况,汽车只能等前方清理干净才能前行,一路上走走停停,“还不如电动车快呢”,心急如焚的鲁星恺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越重山快点到达舟曲。
终于到达两河口,鲁星恺一眼看到开往舟曲县城的面的,他上了车。到达舟曲县城的时候,已是晚上9点多钟。幸好,当地藏族志愿者冷曼看到了他的无助,听说他是来自山东的志愿者时热情地接待了他,并把他带到了舟曲一中安置点,在存放救灾物资的帐篷里,鲁星恺蜷缩着身体,兴奋地度过了一夜。
全身心投入到志愿队伍中
第二天一早,志愿者们来到救灾帐篷,准备向灾民发放救灾物资,尚在睡梦中的鲁星恺一骨碌爬起来,立刻加入到发放物资的志愿者队伍中。帮忙发放完物资,鲁星恺才想起到当地团委报道的事情来。听说是从遥远的临沂赶来的志愿者,舟曲团县委热情地帮助鲁星恺办好志愿者手续,并把他编入到“应急一队”,主要任务就是发放救灾物资。鲁星恺骄傲地说:“我其实早就在执行这个任务了。”
在舟曲一中安置点有很多从事不同工作的志愿者,他们忙碌在安置点各个角落,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如今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鲁星恺激动地发短信告诉妈妈:“我找到组织了,我有家了!”
鲁星恺告诉记者,此次灾区之行对他是一次精神上的涅磐之旅。他在灾难中学会了豁达、宽容,懂得了珍惜与感恩。每天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舟曲。鲁星恺就和他的“应急一队”的队友们肩扛、手抬,把这些物资卸下来,送到救灾帐篷里,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向灾民发放救灾物资。每到一户灾民的帐篷里,他们都十分感激,谢谢是我在舟曲听到频率最高的词汇。志愿者绝不会让自己闲下来,发放完救灾物资,鲁星恺会和队友一起捡垃圾、打扫卫生、张贴通知、维持秩序,“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实在没事的时候,我们就钻进帐篷和灾民聊天,大家一同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畅谈未来的美好生活。”
困难接踵而至但是难不倒他
“去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但是没想到灾后的舟曲那么艰苦。”鲁星恺告诉记者,舟曲原先是个很美丽的地方,被誉为“藏乡江南,泉城舟曲”,可他在舟曲的日子里,洪水还没有退去,时不时还听到有遇难者的遗体被挖掘出来,灾民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政府救济。
回想起灾难,这个20岁的大男孩沉默片刻,他说他无法忘记,只有目睹舟曲灾后满目疮痍的景象后,才能感悟到“活着真好”。鲁星恺的队友基本上是当地的中学生,有时他会听到队友跟同学联系,说起同班同学谁谁谁没有了,然后通话的人就剩下无声地流眼泪,每当此时鲁星恺就会拍拍队友的肩膀给他安慰。很多来自舟曲当地的志愿者在灾难中失去了亲人,有些无家可归,但他们仍然坚持在志愿者队伍中服务,他们令人钦佩。还有一次,鲁星恺跟随一位队友来到他位于白龙江边的家中,那其实已是一座等待拆除的危楼了,队友的家在六楼,看到队友的父母默默地一遍遍擦拭着桌子,鲁星恺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不知道怎么劝慰两位老人家,我担心一开口就泣不成声。只有真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的意义所在吧。”
灾后,灾民们都住在帐篷里,鲁星恺和队友们只有轮到看守救灾物资时才会在救灾帐篷里打个盹。平时他们都是睡在舟曲一中的厦檐下,几张课桌拼在一起就是一张床,一床军用被几个人一起盖。鲁星恺说,那几天一直下雨,他躺在厦檐下,小雨就飘到脸上,凉凉的,难以入睡。他想了个办法,用被子盖住头,这样雨就不会淋到脸上,可是被子里的气味又令人不舒服,在盖与不盖的挣扎中,累极了的他睡着了。 最让鲁星恺难过的是持续的阴雨绵绵的天气,整天看不到太阳,他只好把带去的衣服全部穿在身上。“我穿了三件背心,两条七分裤,还是觉得冷。”连日的劳累,加上受凉,鲁星恺终于病倒了。发烧到自己难以承受的时候,他去了当地的应急医院,医生给了他一盒阿莫西林。当晚,六号帐篷的家人外出,队友安排他借宿在这户人家里,他终于可以睡在床上,盖上暖和的被子,那是他在舟曲睡得最好的一觉。
采访中,鲁星恺告诉记者:“做一名志愿者,不是一时冲动,是让自己的学习生涯更加充实,人生更富有意义。”
他说,一直以来人们对80后、90后存在偏见,认为他们是好逸恶劳的一代,但是在灾难面前,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责任心令人感动。说这话的时候,记者分明看到鲁星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目光。
在舟曲充实而开心地忙碌着,一眨眼到了开学的时间。那天中午,应急一队的队长突然通知大家说,快开学了,大家回家准备一下吧。毫无预警,应急一队面临解散,队友们依依不舍,紧紧拥抱在一起。
回忆起那段日子,鲁星恺充满了感情,“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伸出一双手,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就一定能汇聚成无穷的力量,任何灾难,在这股强大的力量面前都会战无不胜。以后我一定会再去舟曲,看看这个教给我很多东西的地方!”
( 林伟伟 代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