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是砚文化大市,具有鲁砚中最多的品种。”市政协委员滕学斌认为,在打造砚文化方面,临沂有其独特的优势。临沂砚材丰富,除了沂南诸葛徐公石、兰陵薛南山石,还有琅琊紫金石、费县羲之金星石、燕子石、莒南紫丝石等,其天然的艺术形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别具一格的文人砚。其中,临沂琅琊紫金砚独步千古。
同时,临沂砚种广受欢迎,在举办过的鲁砚展上,临沂的羲之金星砚、诸葛徐公砚等深受喜爱。
“打造临沂砚文化,有优势,也有不足。临沂如此多的良砚,却面临着知名度不高,砚材开发无度,制砚行业人才匮乏和断层等问题。”滕学斌介绍,目前,临沂砚文化处在无序发展阶段,建议成立临沂砚文化发展组织。
同时,加强砚文化发掘和史料研究。建议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形成系统的文献著作,为临沂砚台文化发展奠定学术基础。探索恢复羲之制砚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拿出一定资金扶持民间手艺人;在校园开展非遗课程,引导学生对制砚、研墨、书法等产生浓厚兴趣;结合文旅发展,打造研学路线和课程。
“要着重做好紫金砚的坑口勘探、发掘和保护工作。组织力量对紫金砚进行地质分析,探明老坑和新坑情况,保证原材充足。做好砚台文创工作,结合非遗手作、伴手礼、旅游纪念品,推进砚台文创开发一批融进包含“龟驮凤凰城”“沂山蒙水”“东夷文化”“沂蒙精神”等元素符号的精品力作。”滕学斌建议,将临沂打造成“北方砚都”,使之与书圣文化交相辉映,提升临沂文化品质。( 郇恒雪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