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慈善快讯 >

一路风雨,一路歌

时间:2020-07-06 07:54来源:沂蒙慈善网 作者:沂蒙慈善
  

    1963年,宋连胜出生在临沂市罗庄区林家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世代以做粉条为生,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一出生就目光炯炯、声音洪亮的男孩,在以后会成为推动临沂商城发展的风云人物。

 


 

 

     
“万元户”的成长之路
 
    1977年,14岁的宋连胜到罗庄区白庄乡跟着本家的一位大叔在一家烧泥盆的窑厂打工。烧泥盆是个技术活,没个十年八年的经验根本上不了手,宋连胜就只能干一些蹬轮子之类的力气活。那时的他,浑身都是力气,不怕脏不怕累,就这样水里淌泥里滚的一干就是3年。
 

 



 

     1980年,他回到了父亲的粉条厂,用祖传的手艺专心做起了地瓜粉条。在罗庄当地有“金条银条不如林家的粉条”的说法,宋连胜做出的粉条口感爽滑,质地纯正,很快在当地就有了名气。卖一斤粉条能赚2毛钱,宋连胜一个月的收入能达到近千元,在那个年代,这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但是地瓜粉条的季节性很强,只能到了秋天收了地瓜才能做粉条,干到年底基本就收尾了。宋连胜是个闲不住的人,春天他在自家晾粉条的几亩地里种上青菜和甜瓜,收了青菜和甜瓜,他就推上手推车出去卖,罗庄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宋连胜穿梭往来的身影。
 

 

 

     临沂钢铁厂家属院的门口,是宋连胜经常去的地方,因为那里都是工人,手头宽裕,买东西很大方,从来不讲价,大家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个木讷朴实的“小宋”,知道他的粉条好吃,蔬菜新鲜,甜瓜又脆又甜。

     到了1985年,宋连胜成了当地最年轻的“万元户”,手里存了四五万元钱。“有了这些钱,一辈子不用干活也行了。”年轻的宋连胜有些“飘飘然”。
     领奖那天,宋连胜端坐在主席台下,胸前戴着大红花,严肃紧张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狂热跳动的心,直到主席台上有人喊他的名字,他才随着人群走了上去。第一次走上主席台,宋连胜看到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热闹嘈杂,像极了他晾晒的一根根粉条,在阳光下闪着光亮有些晃眼。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一双因劳作而变得粗糙的大手在口袋里不停地摩挲着,不知所措。看看周围的人都气定神闲,他感觉到了自己跟别人的差距——光有钱还不行,得多走出去见见世面。
     “现在有请最年轻的万元户宋连胜同志跟大家分享一下致富经验”。听到这句话,宋连胜的脑袋里“嗡”地一声,顿时一片空白。上台前没有人跟他说需要讲话,他感觉到自己的脸像火一样在燃烧,心快跳出了嗓子眼,台下的人都在鼓掌,宋连胜也跟着鼓掌。直到话筒递到他手里,他才接过话筒说:“大叔,我就是做粉条挣的钱”。
    “你别跟我说啊,得面向台下跟大家说。”
     宋连胜又转身面向台下说:“我就是个做粉条的,我的钱都是做粉条挣的,我年轻,力气大,起得早睡得晚,做得比别人多,挣的就比别人多”。
     这是宋连胜第一次在主席台上面对那么多人讲话,本来就不善言辞的他,紧张、局促得不知所云。也许当时的他不会想到,十几年后,他站在上海会展中心的舞台上,面对数以万计的人,却能妙语连珠,挥洒自如。可见,商海大潮的洗礼,足以让一个人,浴火重生,脱胎换骨。
“灰头土脸”的创业之路
 
    在临沂,像宋连胜一样,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商人,对临西一路的那片“杨树林子”有着不可言说的情感,像一个烙印刻在心底,厚重温暖,历经多少年都挥之不去。
   1985年,宋连胜与爱人喜结连理,这位妻子不但美丽可人,还带着自家的生意嫁进了宋家大门。妻子家里几代生产墨水,岳父看中了这位勤劳肯干的年轻人,把自家的墨水加工厂连同祖传的墨水“秘方”都传给了宋连胜。这让他大受鼓舞,“有了自己的生产加工厂,收入就会稳定不少,总比走街串巷卖粉条和蔬菜强”,宋连胜想。80年代初,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日益开放的市场让敏锐的宋连胜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市场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把宋连胜拉进了商海汹涌澎湃的大潮中。
 
   宋连胜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给自己生产的墨水注册了一个商标——“琅琊”牌,并且自产自销,在临西一路的杨树林里摆起了地摊。
 

 



 

 

   同是地摊,宋连胜的摊位却颇具特色:他把拉货用的地排车往地上一竖,两个把手就变成了架子,在上面系上一块大花布,既能挡风又能遮阳,再在地上铺上一块大花布,把他的“琅琊”墨水在花布上一字排开。这个被同行们戏称为“大花布地摊”的摊位成了杨树林里的一道风景。
 

 

 

 


 

 

 

     制作墨水有一种不可或缺的原料叫墨水蓝,刚开始宋连胜也跟其他的同行们一起,去天津化工厂进货,化工厂离车站有几十里远的路程,宋连胜用一根麻绳栓着两个几十斤重的大桶,一前一后搭在肩上,步行到车站早已大汗淋漓,肩膀常常磨起了水泡却浑然不觉。
   后来,他从熟人那里打听到在青岛有一家碳黑厂,每个周六都会打扫一次卫生,把打扫的碳黑当作“废料”扔到垃圾堆里。不用花钱买,只要开车过去拉就可以。几万元的东西,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到手,生产出来的墨水还能再卖几千块钱,得到这个消息后他欣喜不已。
   宋连胜周五就赶到青岛的那家碳黑厂,还给那里的领导带去了两袋自家种的大米作为“见面礼”,第二天一早,他就充当起了“保洁”的角色,在工厂里打扫碳黑。碳黑很轻又有油性,满天飞还到处粘人,钻进衣服里鼻子里几天都洗不下来,一天下来,宋连胜浑身上下,只剩下眼白没有变黑,用他的话说就是“浑身上下黢黑溜滑,整个人远看跟鬼似的,走近了还有股难闻的馊臭味”,但是他看着眼前的一大车碳黑,想想省下的几万元钱,就有一种掩饰不住的的兴奋。
 
一波三折的“英雄”之路
    由于大大降低了成本,生产出来的东西质优价廉,宋连胜的“琅琊”墨水很快就有了名气 。一天,罗庄某中学的老师来到宋连胜的摊位,说学校急需一批批改作业用的红色墨水,而且指名要用英雄牌的。“你就是能进来一汽车,我也能给你销售完”,为了表示诚意,那位老师还特意给宋连胜留下了50元定金。
   宋连胜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他从来没有接过“一汽车墨水”这么大的订单,对于赚不赚钱他心里没有底,但是他首先想到的是学校需要的东西都是关系孩子学习的大事,这个不能耽误,更不能马虎,第二天,他就带上家里仅有的几万元钱,坐火车去了上海。
   宋连胜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才到上海,下车后他来不及休息,就按照电话里事先问好的地址,打车赶往英雄墨水厂。但由于出租车司机听不懂宋连胜的“临沂普通话”,他带着宋连胜转了大半天也没有找到英雄墨水厂,还白白花了几十块钱的车费。晚上,他花5块钱,找了一家最便宜的宾馆住了下来,顾不上房间里又湿又潮,便倒头大睡。
    第二天,他又打车去找英雄墨水厂,根据宋连胜提供的地址,另外一个出租车司机又把他带到了昨天去过的地方。这次,宋连胜多长了个心眼,他下车去问那家厂子的门卫,那人一开口,宋连胜就听到了熟悉的乡音,一口浓浓的郯城口音让宋连胜激动不已,说明来意后,那位老乡说,其实英雄墨水厂就在隔壁。
   找到了英雄墨水厂,宋连胜就直奔财务科,当他“大气”地从腰里缠着的长筒丝袜里掏出3万元时,却被告知一车货的价格是6万元,那些零散在桌子上的10元、5元的钞票,来时还在宋连胜的腰间兴奋地“跳舞”,这一刻却显得无比凄凉。
    宋连胜沮丧地走了出来,才发现自己又渴又饿。看到有人从他面前端着香喷喷的饭菜经过,他凑过去问是从哪里买的,那人忙说:“厂里的饭都是每人定量的。”又问:“哪里有热水?”得到的回答:“我们不对外供应热水,那里有水龙头。”
    宋连胜默默地离开了,那些轻蔑的眼光,让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挣大钱,决不能让城里人瞧不起。
 
    回到临沂,他东拼西凑了6万元钱,再次来到上海,这次他带回来一大车英雄墨水。这墨水还真是好卖,几天不到就销售一空。
    宋连胜再次去上海进货,厂家觉得他的销售速度快得有些不可思议,装好车后便安排专人到临沂调查。
   上海来的人发现,临沂不但地理位置优越,而且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今后产品的销售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那人回去后时间不长,就邀请宋连胜到厂家座谈,并注明车票、生活费报销。
    宋连胜知道厂家看中了临沂广阔的市场前景,要与他合作,虽然他求之不得,但也没有显得太心切。直到收到第二封邀请函,他才坐车赶往上海,经过一天的讨价还价,宋连胜与厂家签订了产品代理合同。
星火燎原的品牌之路
 
    1993年,宋连胜靠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在新建成的文体市场租下了一个很小的店面。“虽然只有二三十平米,但这又是一片新天地!”宋连胜对于每一次尝试都充满了信心。
当时的临沂市场流行着一句话:“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句话反映的是那个年代临沂商人的形象,也是那一代创业人的真实写照。早上店铺开张做生意,晚上整理库存,守着店面睡地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和家人团聚。
    上世纪90年代末,宋连胜又在文体市场买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店铺,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从零售、批发转向品牌代理,开始走向专业化经营道路。
 
    随后的几年里,宋连胜瞅准时机,先后成为上海“红双喜”体育用品、上海复写纸等国内几十家文体名牌产品的鲁南总代理。
   但是宋连胜没有小富即安的满足,而是以一个企业家的的胆识和气魄,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经营天地,他要做属于自己的品牌。
   2002年,宋连胜成立了临沂天汇经贸有限公司,进一步壮大后,又相继成立了“临沂天汇体育用品公司”和“上海盛神文化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并建起了加工厂,注册了“连胜”牌体育用品商标。自己的产品很快打开了市场。
 

 

 



 

 

    2007年12月,宋连胜利用自己在文体市场的经营优势,介绍引进山东省教育用品采购基地项目落户临沂小商品城,成为全国首家省级教育用品采购基地。2010年9月,又被国家教育部授予“中国教育用品采购基地”和“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进出口基地”。

   近年来,宋连胜整合研发团队,与上海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临沂大学联合组建实习研发基地,已自主研发30多个品种,实现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销售额位居全市同行之首,成为鲁南江北地区最大的文体批发商。
“互联网+”让宋连胜再次看到了无限商机。他聘请高学历人才成立了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大胆尝试,探索适合体育产业的电商平台,整合公司资源,开启临沂体育用品产业“电商模式”,率先进军体育用品垂直电商领域。
   2013年,宋连胜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和市政府加快商城国际化的号召,成立了山东天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参加境外展会,实现了从地摊经营到国际贸易的完美蝶变。
如今的连胜体育公司经营商品已达8000余种,产品覆盖体育、音乐、教学等各个领域,并远销美国、德国、波兰等东西欧国家,年营业额达2.5亿元。
    公司先后荣获全国诚信经营示范商户、AAA级诚信企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主席单位、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理事单位、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山东省个体私营经济践行科学发展观示范企业、山东省优秀建设者、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山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临沂市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等称号。
富而思进,践行大爱的公益之路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宋连胜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他深知:自己的成功是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自己富了,就要积极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1963年,宋连胜出生在临沂市罗庄区林家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世代以做粉条为生,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一出生就目光炯炯、声音洪亮的男孩,在以后会成为推动临沂商城发展的风云人物。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宋连胜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他深知:自己的成功是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自己富了,就要积极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多年来,宋连胜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倡导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资助贫困学生、帮助贫困老人、捐款建学校、救助灾区、拥军优属等,捐款捐物共计1270多万元,发动社会捐助1600余万元,援建学校20余所,建立扶贫联系学校6处,资助家庭贫困学生3000余人。
 
    近年来,宋连胜多次慰问驻临沂部队官兵,并送去体育用品和训练器材,看望临沂军分区的老首长和当地烈军属,深受部队官兵的赞誉,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沂蒙红哥”。
    宋连胜先后获得“中国诚实守信好人”、“中国休闲保健产业杰出人物”、“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最具影响力新闻风云人物” 、“临沂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宋连胜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他和众多临沂商人一起,在过去三四十年的时间里凭着诚实守信的商德,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美德,筑就了临沂商城今天的辉煌,在未来,他们也必将为商城更高更远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多年来,宋连胜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倡导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资助贫困学生、帮助贫困老人、捐款建学校、救助灾区、拥军优属等,捐款捐物共计1270多万元,发动社会捐助1600余万元,援建学校20余所,建立扶贫联系学校6处,资助家庭贫困学生3000余人。

 

 



 

       近年来,宋连胜多次慰问驻临沂部队官兵,并送去体育用品和训练器材,看望临沂军分区的老首长和当地烈军属,深受部队官兵的赞誉,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沂蒙红哥”。

    宋连胜先后获得“中国诚实守信好人”、“中国休闲保健产业杰出人物”、“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最具影响力新闻风云人物” 、“临沂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宋连胜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他和众多临沂商人一起,在过去三四十年的时间里凭着诚实守信的商德,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美德,筑就了临沂商城今天的辉煌,在未来,他们也必将为商城更高更远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管理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2009-06-10 16:06 最后登录:2022-11-02 07:1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