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从1月,费县、平邑、苍山等地日本铁葱大面积滞销;到4月,沂南、郯城种植的春白菜和卷心菜烂在地里无人问津;再到7月,苍山大蒜受整体供求饱和影响价格一落千丈。而眼下,苍山、沂南等地大面积种植的秋白菜,又陷入了1毛一斤少人问津的窘境。
农民卖菜难屡屡上演,不禁让人发问:症结在哪里?出路又在何方?
转投本地市场仍难“脱身”
3日中午,记者又一次来到我市最大的皇山蔬菜批发市场,经粗略估算,仅批发白菜的商贩就有十几家,其所售的白菜超过一半产自苍山和沂南。菜商大都是在出口受挫后,转投本地市场想摆脱困境,但现实却令他们备受打击。
“白菜1毛钱一斤,碰上扎堆出售,要叫上价太难了,这一整车15吨的白菜都卖出去才能赚 3000块钱,但赔钱卖也总比烂在地里强。”苍山县庄坞镇的菜农田玉奎一脸的无奈,他地里目前还有上百亩白菜,不知道何时才能卖完。
“光靠自己批发零售根本不行,我们盼着大超市能来帮我们分销。”田玉奎恳切地说。而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市区几家大型超市后看到,今年初我市启动的“农超对接”已经在各超市门店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据各超市方采购人员介绍,目前市区超市在售的蔬菜有70%以上产自我市,而各家超市也都分别与全市30多家农产基地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
“但要知道,超市的门槛要比农贸市场高,最起码蔬菜得是无公害的,还要有稳定的生产基地。”一位张姓采购经理介绍说,目前我市蔬菜生产仍以散户种植为主,不仅质量难保证,而且缺乏真正能发挥职能的合作组织统一管理,要与超市对接存在难度。同时,这位采购经理还坦言,我市是蔬菜种植大市,产能是远大于本地需求的,并且超市销量毕竟有限,一旦某种蔬菜出现大面积滞销,依靠大型超市分销很不现实,还需要开辟多种销售渠道。
“走出去”也是困难重重
本地市场面临饱和,“走出去”是否是滞销菜解困的好出路?早在今年7月大蒜价格一落千丈时,有苍山大蒜商便想南下北上开拓国内省外市场,但几经努力发现在“全国一盘棋”的局面下,低价、滞销状况全国大体一致。外地采购商前来进货的热情很低,而且还要背负更多的中间成本。
“除非是本地特有的特种蔬菜,或是名优特产品,否则你能有的,别的地方也会有,指望外销化解风险不现实。”临沂大学农业专家陈之群说,现在我省蔬菜逐步形成两分天下的局面,寿光蔬菜北上,临沂蔬菜南下。“上海等南方市场的行情,不出一会就能传到苍山菜农手中,南下有赚钱的机会,菜农早就行动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今年仅苍山一个县区白菜种植面积就达6.1万亩,其中秋白菜3.2万亩,比去年扩产了将近0.6万亩,又碰上丰收年,预计全县秋白菜产量接近20万吨,比去年多了近5万吨。而往年该处白菜总产量的15%是销往南方的,市场已相对稳定饱和。此次,出口韩国等地受挫后,积压的白菜产能已远超了南方市场的消费能力,加之还有泰安、肥城、滕州等周边城市的白菜竞争,因此靠外销摆脱困境也是很不现实的。
缺乏宏观指导体系是症结?
在采访中,当记者询问菜农依据什么来确定种何种蔬菜及种多少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瞎蒙,碰运气!”
“我们十分盼望有机构能发布预警信息,指导我们合理安排种植规模。”受访的苍山县庄坞镇菜农纷纷表示。
但临沂大学农业专家陈之群却肯定地表示:“在目前形势下,要发布准确的农业指导信息,是不可能的!”他解释说,准确的指导信息是建立在准确的数据统计上的,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农业要全面实现产业化或囊括于合作组织内,这样才能统计出精确的数据,加以分析并用于指导决策。“当前不仅是临沂,各地农业都存在大量的散户种植者,他们种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很大,因此统计上来的数据也只能是估计。”
“像寿光蔬菜价格指数这样相对权威的数据,能拿来做种植依据吧?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能。因为,我们凡是能给出的数据都是滞后的,同时价格波动周期是不能简单叠加到种植周期上的。”陈之群表示,农民卖菜难屡屡发生的症结在于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
打造基地品牌是一剂药方
在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逐利的投机心理让菜农盲目扩大种植面积,造成供需失衡;菜农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应对市场波动能力不强,一旦出现蔬菜产量激增,很容易因销售遇阻而造成大面积滞销,这便是农民卖菜难屡屡上演的症结。
“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市农委品牌基地办公室主任周绪元表示,蔬菜出现滞销或者价格低,往往是大范围出现的。如何使农产品在外销时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走品牌基地化路线无疑是一个有效方式。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更能在销售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才有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农业品牌化、基地化的建立,也有助于推动预警指导体系的建立。”周绪元表示,但在推广中,仍面临土地流转问题、传统种植思维定式桎梏等阻力。
( 杨帆 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