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救助延续了17年,临沂和滨州的两个家庭结下不解之缘。8月24日,本报A04版《20余张汇款单演绎无言大爱》报道了滨州好人资助临沂残疾农民17年的故事,感动了两地市民。24日,记者来到高新区罗西街道办事处土山洼村杨景亮家中,听他讲述藏在心里的感激之情。
远方大哥的一封信,他走出生活的阴影
走进杨景亮的家,记者首先看到的是干净的院落,房子的正屋是杨景亮平时带孩子上课的教室。杨景亮说,房子是有关部门在2008年帮忙建起来的。
23日晚8点多,杨景亮从滨州返回临沂。说起滨州之行,他还沉浸在头天的激动中。
“能到滨州去当面感谢曹大哥,终于圆了我多年的心愿。”说话间,杨景亮拿出保存了多年的信和20多张汇款单复印件。从1995年至今,滨州市民曹庆恒和妻子杨玲每年都会给杨景亮汇款,每一次收到汇款单,杨景亮都会让别人帮忙复印下来留作纪念。
在杨景亮看来,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曹庆恒在这些年里的鼓励。从摔伤瘫痪,到妻子丢下仅3个月的女儿远嫁他乡,杨景亮几乎万念俱灰,就在这时候,曹庆恒的一封信让他重新站了起来。
“在第一封信中,他鼓励我要对生活充满信心,让我重新站起来别趴下……这些年我们经常通信,平时我心中有什么愁苦也向他倾诉。”杨景亮说,“如果没有曹大哥的帮助和鼓励,我不敢想象是怎么活过来的,是曹大哥让我重新振作了起来。”
今年夏天,杨景亮的女儿杨芳圆考上大学后,曹庆恒夫妇决定每年资助她5000元。8月24日晚,记者联系到一直帮助杨景亮的滨州市民曹庆恒,他说,“临沂人朴实,我对临沂也有感情,更不想看到芳圆失学,这么做只是做了分内的事。”
办起学前班,他继续着做一名好老师的梦想
振作起来后,杨景亮在村里办起了惟一的学前班。“当时,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鉴于我的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不可能送女儿上学,于是我就在家里教她识字。”杨景亮说。一位邻居看到这种情况后,也让自己的孩子跟着他一起学,就这样,村里的人把还未到上学年龄的孩子都送到他那里。1999年,杨景亮在自己简陋的房子中教了第一批学生。
因为行动不便,杨景亮只能借助一个重15公斤的钢铁拐架行走。因为常年靠在铁架上支撑身体,杨景亮的左右手掌已经磨出了又厚又黑的老茧。
因为杨景亮帮村里的孩子补习功课,村民有的会给他少许学费,有的则是给些东西。
说起这些,杨景亮总是觉得受之有愧。“我并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我只能教他们学一点知识,像体育、舞蹈等课程,我没办法教他们。”
土山洼村村委的工作人员单富强说:“因为村里人少,没有幼儿园,杨景亮在家中给孩子上课,这让乡亲们很感动,乡亲们也都很敬重他。”
说起现在,杨景亮最大的心愿是让女儿杨芳圆完成学业,只是现在自己没有太多能力。8月24日,杨芳圆到当地教育部门办理助学贷款,而杨景亮只能在家中等消息。
至于自己在家中办的简易学前班,杨景亮说,不管有多难,他都要继续把这个学前班办下去,继续他当一名好老师的梦想。“以后,要当一名有爱心的老师、一名称职的老师。”杨景亮说。
来信摘录
景亮:
1994年12月21日,我曾到你村进行过调查,在走访你家时,我深深为你的事迹所打动,也看到了老区人民的淳朴和善良,你和老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的不幸使我感到震撼,但是你也不是孤立无援的,你的家人和周围的人在帮助你,我相信你会战胜病魔,重新站起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山东大汉。
如果以后你有什么困难,请与我联系,我会尽我最大的力量帮助你。景亮同志,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在你的后边有好多好心人在帮你,站起来别趴下!
1995年2月
景亮:
我们在不相识中相识,也是在相识中彼此了解对方,我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我和你大嫂在此表示,你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如果芳圆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何困难,我们都义不容辞。
在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挫折,请你记住,在千里之外还有我们一家做你的朋友,是真心的朋友,你和芳圆有什么困难找我们,我们定会鼎力相助。
2006年2月
(周广聪 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