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琅琊关注 >

临沂两位耄耋老人求助媒体找寻红色记忆

时间:2021-03-24 08:25来源:沂蒙慈善网 作者:付茜 庞尊利
  









 

70多年前的抗小同学你们在哪?”

临沂两位耄耋老人求助媒体找寻红色记忆

“我妈妈叫李培素,她一直有个心愿,想寻找她在莒南抗日模范小学(简称“抗属小学”)的同学,看完胶东育儿所乳儿寻乳娘新闻后愈发强烈,妈妈今年88岁了,她儿时同学应该都在90岁左右,我想若能在她有生之前帮她完成这一夙愿,她一定会感到非常幸福,记者同志可以帮忙找找吗?”日前,李培素老人女儿多方联系到沂蒙晚报,想帮母亲完成一个寻找儿时同学的心愿。

获取这一线索后,临报融媒记者多方核实了解,决心帮助老人找寻这段红色记忆,帮其重温那段在莒南抗属小学学习生活的难忘岁月。21日一早,临报融媒记者奔赴莒南,终于见到了李培素老人,听闻记者到来,同时期也在莒南县抗日模范小学上学,李培素老人的弟弟李培廉也从平邑县赶来,向记讲述那段红色历史。

李培素老人告诉记者,1944年她们一家人因频繁遭受土匪汉奸的胁迫,不得不举家迁往当时号称“山东小延安”的莒南县,后在坊前镇坡木村定居。当年15岁的大姐参军,11岁的她和9岁的弟弟有了上莒南县抗日模范小学的资格。当时,学校的学生全系抗日干部、烈属、军属的子弟和从部队精简下来的小同志,年龄817岁。直到1947年学校停办,她和弟弟才结束在抗属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短暂的4年时光,却成为了她们此生最难磨灭的记忆。

“时隔70多年,老师和学生,都记不清名字了,模糊记得有个漂亮的梳着麻花辫的老师叫孙淑静(音同),有个队长叫刘书明(音同),还有个叫姚伟(音同)的……”李培素老人说,脑海里还零星有一些片段,比如因处战争环境,上课的地点不固定,驻过东筵宾、小山前等村,后常驻在温水泉村。

李培素老人回忆,学校是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坚持教学的,学生和教师都分散住在当地的农户家里。上课的地点基本都在树林里,随时要躲避鬼子的扫荡。同学们一边学文化,一边参加站岗、放哨和宣传抗日救国等活动。

194444日,我们抗小的80余名学生生组成慰问团,一路步行赴临沂参加庆祝‘四四’儿童节大会。会后,还受到了首长亲切接见,还一起合影留念。”李培素不仅记得和首长的这次高规格见面,还记得1945年黑茶山空难,王若飞、叶挺飞机失事,抗小的学生全都为他们披麻戴孝的场景,当时的悲痛之情现在还记得清楚……

“我们记得在西北高原上,你离别了你的牛羊,走进毛泽东队伍,从此一生在战场……”与临报融媒记者交流过程中,老人还哼起在抗属小学学习的《我们的连长何万祥》等歌曲。零碎的记忆,两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你一句我一句的互相补充,试图串联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只见俩人一会笑容满面,一会热泪盈眶,还有时候悲恸万分,令人动容。

 

临走时,老人佝偻着站起身,紧紧拉住记者的手,一时间激动地身子有些发颤,再度哽咽说,“我没啥要求,我就想找找他们,看看他们还活着吗,能见见面,坐下来拉拉这段往事,那得多好啊。我们感恩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培养了我们,教我们知识。”

临报融媒记者查询山东省情网了解到,该学校是滨海专区办的学校,学制不受年月限制。从部队来的学生,学习几个月就归队工作;有的学习半年就参加政府工作。这所学校,在战争年代为革命输送一批又一批青年干部。

如果您了解这段历史,或者认识该时期在莒南抗日模范小学上学的人,可拨打沂蒙晚报热线电话0539-89661110539-8966110提供线索。

一份回忆录

生动还原70年前抗属小学历史

22日,简单的家具,朴素的穿着,透露出艰苦朴素的生活追求。李培素和弟弟李培廉细数着那段他们在抗属小学度过的岁月。采访中记者了解到,86周岁的李培廉老人早些年写了一份回忆录,其中一篇就是关于在抗属小学学习和生活的。

学文化间隙

会端着红缨枪站岗放哨

根据李培廉的回忆录,他提到,因处于战乱年代,日本鬼子、汉奸等反动派经常进行大扫荡。受当时战争形势影响,抗属小学的师生也化整为零,分散在各个农户家里,他们与老百姓同吃同住,还一同劳动。当时抗属小学的师生都是供给制,包括饭菜、衣服、鞋袜、手巾、牙粉等都提供。因经常转移,上课并没有固定场所,有时在山沟里,有时在树林里,老师集合好学生,在树上挂上黑板就能上课了,有国语、算术,也有唱歌和体育活动。老人提到曾发过一套制服,扣子是铁皮做的。

“喜鹊叫喳喳,山东人民好福气,选了黎玉当主席……”老人回忆,在抗属小学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其余时间还会进行一些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有时候一小队人举着小红旗,喊着“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口号走街串巷宣传,还有时候会扛着红缨枪在村头对来往的路人进行盘查。

 

记得当时住在一户姓刘的农户家里,有一次鬼子来扫荡的时候,他们就一起躲到离家十余里的山沟里,在那里度过了两天一夜,等鬼子离开他们才回到家里。他也成为这个五口之家的一份子,一起开荒种地,搞生产活动。他还清晰地记得,雨水过后,在家后的沟崖上种下了许多向日葵、蓖麻子、豆角等。

 

1946年春天

搬进了教室上课

 

1946年春天,解放区的形势好转了,大规模内战尚未暴发,抗属小学的全体师生化零为整了,附近几个村子的学生集合在一起,搬到了一所学校。有三四个教室,可以在教室里上课了。睡觉是屋里靠墙搭的一排土炕,上面铺着草苫子和席子,十多个学生同住一屋。

早上起床后要把自己的被子打成背包,洗完脸刷完牙就要背着背包去上操,下操后一起唱红色革命歌,吃饭时大家就蹲在地上围在一起吃饭。

记得有一天,全体师生约有200余人在操场上集合开会,每人发了一个黑袖章带在胳膊上,一起悼念王若飞、叶挺等人,他们在黑茶山飞机失事了,大家一起默哀,悲痛宣誓将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为建立新中国英勇奋斗。

四四儿童节被首长接见

还吃了一顿大餐

临报融媒记者翻阅资料,1946 4 4 日,抗属小学80 余名 学生组成慰问团,赴临沂参加庆祝“四四”儿童节大会。会后,前往 山东省政府、省参议会和山东军区、新四军军部进行慰问,陈毅军长 和马保三副参议长亲切接见,回答了学生对时局提出的问题,并和师 生合影留念。

据李培廉回忆,他们从莒南县十字路出发,一路敲锣打鼓,走到了河东汤头,路上累了就原地休息。当天晚上,大家还在汤头的温泉洗了澡,第二天被大卡车接到了临沂。抗属小学的全体师生参加了庆祝大会。会后,他们与陈毅军长等领导合影留念。

“我在最前排席地而坐,领导们都是坐在第二排的凳子上的,而我后面不远处就是陈毅军长。”李培廉回忆说,当时他们送给陈毅军长一封慰问信和两袋大米,而陈毅军长送给了抗属小学一套锣鼓家什。说起那段难忘的岁月,李培廉眼里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芒。

李培廉回忆,他当时还摸了黎玉的黑色小汽车,当时没见到黎玉主席,说是出去开会去了。当天,抗属小学师生还参观了临沂的飞机场,“在机场看到了一架美国的运输机,我们激动地围着它转了一圈又一圈。”李培廉还记得,当时一个美国人还向他们介绍了飞机的构造。

那天,抗属小学的师生被热情款待。每个桌子上都有十个菜,有鸡肉也有鱼肉。“桌子中央有一个大盘子,里面盛着红烧肉,大概有半个西瓜那么大,咖啡色的表面光亮光亮的。还有一盘通红通红的小萝卜,和山楂差不多大小。”李培廉回忆称,这顿饭让他记忆深刻,念念不忘。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够吃上如此丰盛的饭菜,几乎是大多数人的奢望。“见都没见过,更别说吃了。”李培廉感慨道,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人间美味了。

次日,两辆大卡车就把抗属小学的师生送回了学校。之后没过两个月,全面内战爆发,战事紧张,抗属小学于1947年停办。李培素和李培廉姐弟俩的抗属小学生活也宣告结束。

临报融媒记者付茜 庞尊利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管理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2009-06-10 16:06 最后登录:2022-11-02 07:1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