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速发展让游走在城乡间的打工人群不断壮大,而在他们身后——数以亿计的农村“留守人群”也正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从赡养老人到教育儿童,没有一件不让人揪心。近日,“留守妇女“性生活的困窘现状经媒体披露后,再度引爆舆论。
性,作为人类生活的最基本需求,一旦缺失和失衡,其带来的社会危害同样巨大。而留守在农村的绝大多数妇女与在城市打工的农民一样长期存在着性压抑问题。她们在支撑和维系社会稳定器的家庭之同时,却饱受“守活寡”的煎熬。
有社会学者依据官方提供的农民工数量推算,假设其中有5000万人是已婚男性,则夫妻生活严重受影响的女性至少达2000万人。有网民甚至不无夸张地说,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用数千万“留守妇女”的性压抑换来。
性生活的失衡不仅给“一夜情”、不健康性行为等提供了温床,更给社会伦理道德带来了强烈冲击,甚至还会引发犯罪等恶性行为。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生活中缺少人身安全感,城乡接合地带和农村性侵害案件中有70%的受害者是“留守妇女”,更可怕的是长期分居给她们的精神和心理均造成伤害,婚姻不稳定让她们更自卑胆怯,面对强奸等犯罪行为不少人选择沉默。
近年来,虽说有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力图解决农民工的性生活和家庭问题,从农民工夫妻房到农民工“被窝工程”,议案不少,但毕竟是杯水车薪和特殊个案,缺乏推广的可行性,有的甚至限于官方的“作秀”。
如何全面、彻底解决进城农民及其家庭问题,笔者以为,还必须放在中国城市化和城乡社会统筹管理的大背景下考量。笔者此前就在本专栏中已经论及,大陆的城市化决不是大城市化,而是以工厂为纽带的小城镇化,让农民能就近打工。同时,打破户籍樊笼,让农民家庭能自由迁徙。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农民在那里安不了家,但如果工厂就在其家乡附近的中小城市呢,岂不两全其美?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应以改善和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当局应好好检讨一下现行的政策取向和管理机制,有几项顾及到了小城镇?有几项对农民工及其家庭有益?难道中国未来的发展真的需要靠农村妇女们守着活寡来推动?